对中国建筑寿命短的思考

来源:   2014-12-25 10:01:58

摘要:建筑的寿命主要取决于房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与此息息相关的是施工用料的质量和工程设计质量。近年来被大规模拆迁的“短命建筑”,多数建于改革开放前期,房屋工程的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差,客观上是造成这些建筑“短命”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新建面积达20亿平方米,建筑平均寿命仅25-30年。许多建筑并非因质量问题而拆除,在商业利益和GDP崇拜的背后,反映出中国城市缺乏成熟谨慎的城建规划和保护意识。

  这场“拆了建、建了拆”的运动中,中国创造了两项世界第一——在消耗了全球最多的水泥和钢材的同时,也生产出全球最多的建筑垃圾。“短寿命”与资源高消耗并存,已成为中国建筑产业的一大通病。

  短命建筑”在各地频现,原因涉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地产开发等方面,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中国不断出现的“楼歪歪”,“楼脆脆”等建筑质量问题,除设计和施工质量原因外,“短命”建筑更常见的是源自短视规划、问责不力。

  建筑的寿命主要取决于房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与此息息相关的是施工用料的质量和工程设计质量。近年来被大规模拆迁的“短命建筑”,多数建于改革开放前期,房屋工程的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差,客观上是造成这些建筑“短命”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缺乏高质量的维护,也是建筑“短命”的原因之一。目前我国的住宅建筑是按使用寿命50年的标准验收的,但在建筑设计规划的阶段却很少有针对房屋维护的相关规划和保障的配套措施,大部分建筑住宅仅能使用30年,都是非天然性的破坏所致,如年久失修、维护措施不到位等。

  从相关媒体列举出的“英年早逝”建筑的名单中,很多都是轰动一时的地标性建筑,包括位于北京建国门黄金地段、建成仅20年的凯莱大酒店,建成仅15年、曾一度是亚洲跨度最大拱体建筑、亚洲最大的全封闭室内空调嬉水乐园沈阳夏宫等。当然,类似于镇江“世纪巨蛋”之类从未投入使用即遭爆破拆除的闹剧更不应被人们遗忘。

  中国作为当前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在经济建设如火如荼的背后,城镇化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失衡的矛盾亦逐步凸显。无论是从技术上提高住宅品质,还是从政策上完善房屋维护的相关保障机制,都必须摒弃过去错误的发展思路。要按照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领城市发展的脚步,让城市有喘息的机会。

 

  建筑网原创文章 转载请标注出处 [作者] 袁燕

相关更新信息
建筑企业
中标业绩
企业资质
项目经理
热门产品